户外活动照片
骑行者们,我们聊聊自行车鞍座尾包。尾包也叫后座包、鞍座包、座垫包、工具袋等等。
加持蝎尾快拆的海泽龙尾包
自行车尾包分类较多种。
从容量上分,有小、中、大、超大型,容量在1L以内为小型,1-2L容量为中型,大型是2.5L以上,有些甚至达到15L的容量,这为超大型了。
超大型尾包
从固定方式上看,分成两种,一种是扣件类,一种是魔术带类,扣件钢杆类一般做成快拆的多,而魔术带的一般较三条组合。
魔术贴绑定的尾包
从防水级别来划分,可以分为防泼水级与防水级,防泼水级一般是车缝类工艺制作的包包,而防暴雨级则要求无缝焊接工艺,即高周波电压工艺制作。
从尾包的造型上划分,可以分为无骨干型与刚性骨架型,有些尾包只有面料,内部无支撑的骨架,而有些内部嵌缝了Pe板,具备了支撑作用,造型硬朗,甚至有些使用了热压成型,使用eva+pu组合,整个造型很流线与时尚。
硬壳尾包
聊到自行车外挂包,我们不得不提及尾包,尾包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自行车挂包,尾包的初衷是解决骑行中必备的一些工具、零件及个人贵重物品,是骑行背包或其他挂包的承载分担。
自行车包的选择与建议
个人建议使用多种车包分散负重,不建议使用太大的尾包,大尾包东西沉了整车的重心更靠后,很影响操控,可以考虑使用放在弯把之间的车包即车头包,还有车架前三角位置的三角包等,还有上梁包(也叫上管包),实在不够随身背一个小背包(俗称骑行背包,容量小,设计贴身,风阻减小到最低)也没什么负担,具体都需要什么得看负重的多少。
城郊骑行活动,能省就省,只带必须的就行了。
个人建议,短途无需太大的尾包,中型就可以了。尽量少带物品出行,毕竟沿途都能购买得到一些其他补充物品或食物、饮料。而大型、超大型的尾包是给长途骑行使用的,那又有另一种境况,即超大型尾包竞争者驮包容量更大,更实用。所以超大型尾包的定位很尴尬。
蝎尾快拆构件的介绍
蝎尾快拆加持的尾包
蝎尾快拆扣件设计是基于解决尾包在行进中晃动的问题,结果尾包的整体设计,蝎尾快拆通过双卡点咬死座鞍下方的双弹条,使之不再沿条滑动,另外,在袋体内部使用加厚PE骨架,使尾包整体固定下来,从而解决了尾包不稳固的痛点问题。
稳固牢固是自行车挂包的最重要要素之一。
蝎尾快拆扣件与一根魔术贴组合的构造,VS三根魔术贴的组合,不言而喻,魔术贴只能在垂直方向下有牵制力,对纵向的牵制力十分有限,在高频率与反复颠簸的骑行运动中,三根魔术贴的尾包显然不能胜任。
蝎尾快拆解决了纵向牵制力化解与消融的问题,从而将尾包与自行车融2为1,成为一个整体。
城际之间的自行车旅行,特别是临近城市,就是短途旅行,一般是不需要准备太多东西的,属于上车就走的类型,所以无需安装货架,只需要一个小的骑行包即可。
要么双肩骑行背包,要么车前包+尾包组合;要么骑行背包+尾包。车头包一般收纳相机,无论是单反或微单,边骑边拍,收集美景与风土人情逸事;尾包放一些修车工具、内胎之类的;而骑行背包一般容量较小,贴身,一般放置饮水袋(如海泽龙全开口饮水袋)有导管引到胸前可以吮吸饮水,当然背包免不了放一些骑行服及其他物品。但不要放太多太重为原则。至于上管包,也可以考虑,收纳手机、充电宝及其他码表之类的物品是有优势,方便取拿。
以上,是咱对自行车尾包的了解与总结,欢迎各位建议与指正,我会及时更新。